找到相关内容132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切唯心,万法唯识

    ‘我爱执藏’,这是因为第七识误认第八识为自我,对于自我妄生贪爱,执著不舍,这称为‘我爱执’。这时第七识是能执,第八识是所执。第八识有许多异名,譬如叫种子识。因为此识含藏万法种子,能生起万法,故称种子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4159876.html
  • 宋代僧人笔记和文人以禅论诗

    《经律异相》;《慈力王刺身血施五夜义缘起》见于《贤愚经》;《如口来不为毒所害缘起》又见于《申日经》(《月光童子经》之异名)与《德护长者经》。因此它在翻译文学上的价值不大。但自宋以后已没有新经可译,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5860520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与医药

    要释》,父奴著的《八支心要集》及《八支心要医方释》。又月喜著的《八支心要释句义月 光》。据多罗那他《即度佛教史》父奴即摩〓里制吒(又见义净《南海寄归传》)异名,初名 难胜黑,后被提婆折伏而为弟子,又名...

    郭元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64561253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的菩提心思想

    205  第陆章从十十法门的角度探讨《华严经》菩提心的意涵与实践 211  第一节《华严经》十无尽藏思想普入一切佛法之门214  第二节 以十十法门广释菩提心的异名 218  一、 法慧菩萨于 《十住品》所宣说的十种菩提心之异名:219  二、 普贤菩萨于 《离世间品》所宣说的十种菩提心之异名:221  三、 如来于 《十定品》所宣说的十种菩提心之异名:222  第三节 以十十法门广开菩提心的实践  ...

    邱湘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0561971.html
  • 佛教中的“真与俗”对立吗?

    谛、世谛,指世俗差别之理。与此相应,真、俗亦为事理之异名;因缘所生之事理,称为俗;不生不灭之理性,称为真。   印顺法师指出,缘生有为法,安立二谛;它们之间,一是自相之实有,一是众缘和合之假有。涅槃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4162917.html
  • 禅宗美学论纲

    显矣。是知禅不离心,心不离禅,惟禅与心,异名同体。”“禅是诸人本来面目”。他明确指出了“禅”与“心”是“异名同体”的,“禅”就是“吾心之名”,是众生具有的“自心”(自性,本性),是“诸人的本来面目”。...学术价值。德清也直接而明确地把禅说成是“心之异名”。他多次指出:“禅者,心之异名也。”  必须指出,德清在学理上超越前人之处,在于他明确提出“心乃本体”的命题。他多次指出“心”(自心、自性、佛性、真心、...

    皮朝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2463923.html
  • 略论佛教中对实相的体认(八)

    和合,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。”从这一句看来,心生灭门倒是指阿赖耶识的生灭。但是《起信论》中将阿赖耶识看作是如来藏与无明和合是很值得探究的。若依印度的说法,阿赖耶识与如来藏应是同义语,皆指心法而言,修行的...

    吴淑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5265674.html
  • 谈真如

    法如、法尔、法不离如、法不异如,审谛、真实、不颠倒,若佛出世若不出世,此法常住,法住法界’。此等异名皆释‘如’字。而此段文依译意,实是形容缘起法,勘对巴利文本《相应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0266712.html
  • 论胜义谛

    的实性,即是胜义谛所缘的境界。也即是胜义谛遍藏于诸有为法中,真如、胜义、法无我性,此三无为法是异名同体,他们普遍于蕴处界等有为法中,都是平等的,一味的,一视同仁的对待有为法中的每一法。如果说真如,胜义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768148.html
  • 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──与传道法师对话录之二

    师父言:“所言之‘自性’,当是指‘法性’──法空性而言,即一切法的本性空;一切法是以缘起无自性为其特性,所以自性即是法性、佛性、真如、法界、空性等异名。空性,也就是心性。龙树以为众生畏空,不能信受甚深空...

    邱敏捷 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468448.html